作者: 李端 朝代: 唐代
李端(约743-782?),字正已,赵州(今河北赵县)人。少居庐山,师诗僧皎然。大历五年进士。曾任秘书省校书郎、杭州司马。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,自号衡岳幽人。今存《李端诗集》三卷。其诗多为应酬之作,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,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,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,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。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,在“十才子”中年辈较轻,但诗才卓越,是“才子中的才子”。他的名篇《听筝》入选《唐诗三百首》。
妾本舟中客,闻君江上琴。君初感妾叹,妾亦感君心。 遂出合欢被,同为交颈禽。传杯惟畏浅,接膝犹嫌远。 侍婢奏箜篌,女郎歌宛转。宛转怨如何,中庭霜渐多。 霜多叶可惜,昨日非今夕。徒结万里欢,终成一宵客。 王敬伯,渌水青山从此隔。
襄阳堤路长,草碧杨柳黄。谁家女儿临夜妆, 红罗帐里有灯光。雀钗翠羽动明珰,欲出不出脂粉香。 同居女伴正衣裳,中庭寒月白如霜。贾生十八称才子, 空得门前一断肠。
露湿月苍苍,关头榆叶黄。回轮照海远,分彩上楼长。 水冻频移幕,兵疲数望乡。只应城影外,万里共如霜。
云散晴山几万重,烟收春色更冲融。帐殿出空登碧汉, 遐川俯望色蓝笼。林光入户低韶景,岭气通宵展霁风。 今日追游何所似,莫惭汉武赏汾中。
大雄真迹枕危峦,梵宇层楼耸万般。日月每从肩上过, 山河长在掌中看。仙峰不间三春秀,灵境何时六月寒。 更有上方人罕到,暮钟朝磬碧云端。
缀玉联珠六十年,谁教冥路作诗仙。浮云不系名居易,造化无为字乐天。童子解吟长恨曲,胡儿能唱琵琶篇。文章已满行人耳,一度思卿一怆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