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简介

李端
李端(约743-782?),字正已,赵州(今河北赵县)人。少居庐山,师诗僧皎然。大历五年进士。曾任秘书省校书郎、杭州司马。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,自号衡岳幽人。今存《李端诗集》三卷。其诗多为应酬之作,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,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,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,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。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,在“十才子”中年辈较轻,但诗才卓越,是“才子中的才子”。他的名篇《听筝》入选《唐诗三百首》。
从宦舟行远,浮湘又入闽。蒹葭无朔雁,柽栝有蛮神。
传吏闲调象,山精暗讼人。唯须千树橘,暂救李衡贫。
拟诗偏不类,又送上人归。寄世同高鹤,寻仙称坏衣。
雨行江草短,露坐海帆稀。正被空门缚,临岐乞解围。
巫山十二峰,皆在碧虚中。回合云藏日,霏微雨带风。
猿声寒过水,树色暮连空。愁向高唐望,清秋见楚宫。
凭高送所亲,久坐惜芳辰。远水非无浪,他山自有春。
野花随处发,官柳著行新。天际伤愁别,离筵何太频。
行路难如此,登楼望欲迷。身无却少壮,迹有但羁栖。
江水流城郭,春风入鼓鼙。双双新燕子,依旧已衔泥。
天畔登楼眼,随春入故园。战场今始定,移柳更能存。
厌蜀交游冷,思吴胜事繁。应须理舟楫,长啸下荆门。
追饯同舟日,伤春一水间。飘零为客久,衰老羡君还。
花远重重树,云轻处处山。天涯故人少,更益鬓毛斑。